三体IP衍生现状简述

Mar 17, 2020

简介

《地球往事 · 三体》

​ 《三体》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,由《三体》、《三体Ⅱ·黑暗森林》、《三体Ⅲ·死神永生》组成,第一部于2006年5月起在《科幻世界》杂志上连载,第二部于2008年5月首次出版,第三部则于2010年11月出版。

​ 作品讲述了地球人类文明和三体文明的信息交流、生死搏杀及两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。其第一部经过刘宇昆翻译后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。

​ 2019年9月23日,该小说入选“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”。

​ 截至2019年8月,《三体》三部曲在全球范围内出版19种语言版本,销量突破2100万册,其中海外销量超过150万册,仅英文版就超过100万册。

影视作品——中道崩殂

电影三体(2022)

2009年

​ 导演张番番以10万元的价格从刘慈欣手中买走《三体》全部版权,并将五年期限的改编权、后续影视剧和游戏开发版权打包买走。张番番与盛世新影发行公司开始融资筹拍《三体》。

2013年

​ 盛世新影改制成为国盛影业,无法主控《三体》项目。张番番与国盛影业在开发方向上产生分歧,合作发生变故。

2014年

​ 张番番开始与游族合作,条件是《三体》电影的导演必须是自己。

剧集

2018年

​ 3月,英国《金融时报》称,“投资者们说,亚马逊正在进行相关谈判,谈判结果很可能促使亚马逊拨出10亿美元,购买《三体》相关版权并基于该书制作三季连续剧。”

随后游族影业回应:拥有唯一改编权。

2019年

​ 再爆出《三体》电视剧的拍摄备案,此后再无消息。

2020年

​ 卡梅隆与刘慈欣会面畅谈科幻,暗示好莱坞有意收购三体的版权,但消息并未被证实。网友众说纷云。

动画

三体 动画电影(2021)

2019年

​ 6月26日,哔哩哔哩十周年庆典活动上,B站联合三体宇宙和艺画开天亮出了国创区最强的底牌:正式宣布《三体》动画化启动,并发布了动画概念PV。

因版权无法外链,请跳转至B站观看
《三体》动画电影预告
《三体》动画电影正式PV

​ 截止至当前,预告片播放量已经过千万,预约人数达一百万。

我的三体 动画剧集

2014年 第一季

​ 《我的三体》第一季由神游八方始更于2014年,截至2015年10月6日,共制作完成并发布了11集,第一季完结。

​ 第一季前八集由于初期团队不成熟和《Minecraft》游戏引擎机能限制等,画面质量不佳。从第九集开始,制作组使用三维动画软件C4D进行制作,画面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。

​ 根据动画导演神游八方透露,《我的三体》制作团队已获得资金支持,并得到《三体》改编权,而为了方便没看过第一季的观众更好地融入,原著第二部剧情按人物传记划分。

2016年 第二季

​ 2016年6月9日,《我的三体》第二季《我的三体之罗辑传》开始更新

2020年 第三季

​ 2020年1月21日,《我的三体》第三季《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》开始更新,截止到2020年3月10日,已经更新至九集,完结。B站评分9.9,豆瓣评分9.7被称为神作

​ 目前我的三体团队已经批露第四季的制作安排。

我的三体周边

配合《我的三体之章北海传》的播出,三体宇宙入住天猫,售卖我的三体周边。

虽然销量不高,但是好评率有100%,口碑较好。

  • 以下为部分商品图
  • 开箱视频

反思

技术门槛遏制

相较《三体》,已经和观众见面的《流浪地球》就属于视觉上、故事上比较容易一些的科幻电影。

从技术层面来说,特效制作有两类,分别是物理特效和视觉特效

  • 物理特效大致包括特效化妆、特殊道具、特殊服装、特殊置景、电控机械生物等。如《流浪地球》中救援部队穿戴的机械制服、太空面罩等道具都属这一类,根据影片量身定做,市面上无法购买的道具。

  • 视觉特效,则是伴随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不断提高的技术,也就是数字特效。如今年2月上映的《阿丽塔:战斗天使》,主角完全是由特效制作而成。这种人脸和动作捕捉技术,则是在运动物体的关键部位设置跟踪器,由动作捕捉系统捕捉跟踪器位置,再经过计算机处理,然后得到三维空间坐标数据,最后进行应用。而这种动捕技术,在国内还属于起步阶段。

**但《三体》视觉化之所以难,不止是技术局限。**知乎答主郝星河认为,还有想象力的局限,尤其是对宇宙的物理想象,很多都超越了导演们的认知。

《我的三体》能够成功更是印证了这一论点。

在特效以及制作上,动画电影动用大量的人力,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画面。从最新一季的北海传中能够看到,尽管是动画剧集,也动用了大量的特效。但至少在国内,我们已经能够达到**“能做”**这个层面了。而如此宏大而复杂的题材搬上荧屏,我们在技术上要走的路更长。

衍生初现雏形

虽然三体的周边形式还停留在实体上,销量只有一千多,但至少已经初现雏形。游侠曾计划的影视+游戏联动,但仍没有消息,对比国外其他类似题材的IP衍生来看,三体宇宙的大致路线是与主流相符的,但仍然缺少推力,一方面是宣传,另一方面是资本投入,除此之外还要继续拓宽渠道,根据需求适时生产衍生品,以满足需求。

未来可期

游侠手中的改编权即将到期,但笔者认为,卖给国外制作公司的可能性很小。作为本土难得的科幻类IP,有一定的政治意义,从《流浪地球》的渲染中也不难发现这一点。在国家大力扶持科幻电影发展的同时,不能缺少优秀IP的支撑。

但假设卖给国外公司制作电影或者剧集,能够做出优秀的作品,但主题表达上,有可能并不能使国人满足。国外已有成熟的技术支持,并且有相当多的制作经验,宽松的管制环境能够最大化的呈现《三体》。

短期内,笔者是希望能够把影视改编权交由国外制作公司的。但长远看,《我的三体》的成功给大家下了一颗定心丸,明年艺画制作的动画电影也将上映,三体宇宙的未来值得期待。

  • Author:

    白桦 Birch

  • Copyright:

    Attribution-NonCommercial-NoDerivatives 4.0 International(CC BY-NC-ND 4.0)

  • Updated:

    December 14, 2020